各地分校
证书查询
合作企业
学生
教职工
校友
访客
招聘
捐赠
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办学资质
招贤纳士
公益服务
学校环境
学校荣誉
学员风采
团队风采
新闻信息
学校新闻
培训资讯
通知公告
行业新闻
课程中心
考证培训
就业培训
创业培训
育婴类培训
幼师类培训
孕妇类培训
教学教务
师资团队
证书查询
教学质量督查
网上课堂
教务系统
服务中心
家政服务中心
小儿推拿中心
上门催乳
产康服务
月子中心
孕期教育训练
交流合作
合作支持
家政公司合作
实习基地合作
培训公司合作
创业孵化合作
合作感言
合作动态
合作优势
合作流程
就业创业
企业招聘
创业孵化
学员推荐
品牌加盟
知识天地
催乳师专业知识
艾灸专业知识
月嫂专业知识
穴位的应用
小儿推拿
行业资讯
产后康复
母婴产品
护理类产品
新生儿纪念品
联系我们
各地分校
合作分校
合作家政
行业新闻
学校新闻
培训资讯
通知公告
行业新闻
一粒泡腾片夺走18个月孩子的命,还有多少喂药常识被家长和月嫂忽略?
发布时间:2020-05-03 16:05:25 丨 浏览次数:653
酸酸甜甜的泡腾片不仅口感好,还能补充营养,是不少家庭必备物品。但是你知道吗,如果服用方式错误,可能要人命!
央视有个纪录片叫《见证》,里面有个“药案寻踪”,讲的是一个婴儿服用泡腾片引发的一个悲剧:因家长的错误服药方式,导致18月大的婴儿窒息最终死亡。
泡腾片服用方式不对,就有可能要人命。该宝宝因为感冒发烧,在一家省级医院挂吊针。除了输液,医生还配了两盒药,一盒是“泡腾片”。
输完液后,母亲从标明“口服”的“泡腾片”盒子里拿出一粒直径约6毫米的药丸,塞进宝宝嘴巴,
“嘴巴张开,再喝点水下去。
”
没想到,过了10多秒钟,孩子的手脚突然抖动起来,紧接着开始剧烈地咳嗽,嘴边也慢慢变成了青色。“当时就感觉他肯定是噎着了。”
拍背、催吐等方法试过后,症状还是没得到解决,孩子的心跳和呼吸已十分微弱,随后被送进抢救室手术。切开气管后,医生取出已化为一摊水的泡腾片残液。
不幸的是,孩子最终因脑部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
药物服用不当,后果很严重!
家家户户常备药,一片小小的维生素C泡腾片,为何会要了婴儿的命?
作为一种安全、实用的口服剂型,泡腾片便于携带、服用方便、起效迅速;经过调味的泡腾片口感好(很多泡腾片都会做成水果味儿),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固体制剂困难的患者;它对人胃肠道的直接刺激也较小,但这种剂型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使用不当的巨大风险。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管药师龙猫药师表示,“泡腾片属特殊剂型,需特殊服用方法,它含有泡腾崩解剂,一般是有机酸和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混合物,遇水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若直接将其放入口中,大量气体急剧充斥气道,有引起窒息的风险。”
所以,
绝对不要干吃,不要吞服!
泡腾片属特殊剂型药物,需特殊服用方法:
取半杯凉开水或温开水,将一次用量的药片投入杯子中,等气泡完全消失,药物全部溶化后,再摇匀服下。
现在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十分流行,很多人把维生素C泡腾片当成日常身体营养补充剂,或是随身必备用来缓解疲劳的饮品。但是注意,不宜长期过量服用。
孩子生病难受父母心里自然担心着急,但也有不少父母粗心或者缺乏用药常识,往往拿到药物就想着赶紧给孩子吃,而忘记了医生嘱托,甚至不去看说明书就直接给孩子吃药,忽视了不当喂药的风险。
而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有项调查结果显示:85%的家长给孩子喂药前,不会看说明书。
给孩子用药不是小事,用对症是药,不对症是毒;而喂药方式错误,更是可能酿成大祸。别等夺走了孩子生命之后,再来后悔!
宝宝不肯吃药?
别再用“毁娃招”
乳管。
咱们都知道新生儿会有一个生理性的体重下降,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孩子在10天之后,体重恢复到和刚出生时候的差不多,或者是在整个新生儿期孩子的体重增长达到600克的时候,那也说明孩子在平时的时候是吃饱了。好了,这个就是孩子吃饱的时候会出现的情况,如果你家孩子现在已经满足了这些情况,那就建议家长不要再使劲的喂孩子了,再喂孩子的话,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因此吐奶了。为了能让姐妹们清晰简单地初步判断宝宝吐奶的严程度,小缘将吐奶现象分为溢奶和吐奶两种。溢奶:没有呕吐动作,只是随打嗝、腹部或全身用力等出现的没有痛苦表情的奶液反流甚至流出口腔的现象称为溢奶。吐奶:伴有呕吐现象,且有痛苦表情的称为吐奶。这样分类的话,绝大多数婴儿出现的是溢奶,属发育中的现象。宝宝溢奶怎么办:在婴儿频繁溢奶的阶段,家长要做好护理。只要婴儿在溢奶时不伴哭闹、咳嗽等现象,溢奶后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就不必担心。基于溢奶的机理,对溢奶明显、次数多的婴儿,家长应通过体位疗法来使溢奶现象得到缓解。体位疗法:家长可以在婴儿吃奶后让婴儿保持相对右侧位,将婴儿床头抬高 15~25 度,以使婴儿全身处于 15 度斜坡面上,这样做就可以有效减少食物反流。
拍拍背。
宝宝生病却不肯吃药,妈妈们是否会捏着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呢?这可是错误喂药方法,极易把药物灌入气管,引发窒息。
错误的喂药方法还有哪些呢?看看这些常犯的误区,你有没有犯过。
误区一:
一日三次=早中晚饭时吃
一日三次是根据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定的,有严格的实验依据,只有按时服用才能保证体内的血药浓度稳定,治疗效果好。
有些人喜欢把吃药时间都集中在白天,一日三次就随着早中晚饭服用。这样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太高,给身体带来危险,晚上血药浓度过低,起不到治疗效果。
一日三次是指8小时服用一次,同理,一日两次是指12小时服用一次,一日一次是指24小时服用一次。
误区二:
躺着服药
服药也是讲究姿势的!躺着吃药的时候,如果送药的水量不够,药容易粘在食道壁上。这样影响了药效,还刺激了食道。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最好是站姿服药。
除非是一些特定药需要采取卧姿,比如硝酸甘油会降低血压,服用的如果是站姿,可能会因为低血压而头晕或昏倒,这就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啦。
误区三:
仰头猛咽
很多人都习惯吃药时仰头猛咽,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这样很容易呛水,而且对于胶囊类的药,一仰头很容易噎到自己。是不是找到自己这么多年被胶囊噎到的原因啦?
吃药时应该动作缓慢,服用片剂时微微仰头,而服用胶囊这种比较轻的药,微微低头则更容易吞咽。
误区四:
喝完糖浆立即喝水
有的宝宝不喜欢止咳糖浆的味道,家长就用水稀释或者给宝宝喝完糖浆立即喝水。
喝水会降低止咳糖浆在咽部黏膜表面上的浓度,从而影响药效。而且会稀释胃液,减弱胃肠道对糖浆的吸收。所以喝完糖浆不要立即喝水哦!
误区五:
干吞药片
干吞药片时,药片得不到充分吸收,影响药效。而且药片很容易粘在食管壁上,对食管黏膜造成刺激,另外还容易引发呕吐。
所以除了咀嚼片,其他药片吞咽时一定要用水服哦!
误区六:
果汁服药
药物苦涩,有的麻麻为让宝宝吃药,会把药片磨碎,倒入果汁或牛奶中给宝宝喝,这也是不对的。药物最好用白开水送服,因为部分果汁会抑制药物的功效,如抗过敏药、抗感染药等,牛奶也会降低药物的疗效,不能与药物同服。
误区七:
强行灌药
孩子吃药不配合时,家家都有自己的绝招。有的是把孩子鼻子捏住强行灌药,有的是用筷子把嘴强制撬开,有的则声东击西趁其不备倒入口中。总之斗智斗勇,孩子家长都一身汗。
但这种强行灌药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很容易使药物呛入气管,轻则引起剧烈咳嗽、重则造成窒息危险。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安全温和的方法来喂药。
误区八:
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喂药时要注意药量,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都是不对的,加大药量副作用也大,减少药量又不利于疾病的治愈,都会影响健康。
其实,在给孩子吃药之前,我们只需要多看一眼说明书,多问一句医生有什么要注意的,多想一下喂药的方法,多注意一点服药的禁忌……只要我们再谨慎一点,就能避免此类悲剧发生。
药是救人的,不该有哪个生命因为吃药方法不对而夭折。
【返回】
上一条:
纸尿裤行业发展趋势
下一条:
肠叠套不是肠绞痛,新手月嫂护理错!宝宝差点丢命!!